C·14訊 8月11日消息(南山)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近期公開了一項名為“一種基于量子通信的密鑰分發(fā)方法及系統(tǒng)”的專利,發(fā)明人為:石濤;陳詩萃;王軍偉。
專利內容顯示:
基于量子通信的密鑰分發(fā)(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一種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安全密鑰共享的技術,其通過量子比特傳輸隨機密鑰,利用量子不可克。ㄎ粗牧孔討B(tài)無法被精確復制)來保證竊聽者無法拷貝密鑰,利用量子測量坍縮(當竊聽者嘗試測量量子態(tài)時,量子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來確保任何竊聽行為都會被暴露。
以廣泛應用的BB84協(xié)議為例,Alice(發(fā)送者)隨機生成由0和1組成的比特流,并為每個比特隨機選擇一種基進行編碼(包括4種偏振態(tài)),Bob(接收者)通過量子信道接收比特流后隨機選擇一種基進行解碼,再通過公開信道公開各自的基信息,當比特對應的基一致時,則保留該比特,否則丟棄,最終生成密鑰;然而,BB84協(xié)議的量子信道的傳輸距離受到光子衰減的限制,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光子數量急劇減少,導致安全密鑰生成率顯著下降。
現有通過孿生場量子密鑰分發(fā)(Twin-Fiel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TF-QKD)協(xié)議克服長距離通信的瓶頸,即Alice和Bob各自產生一個通過隨機相位編碼的弱相干光脈沖,相位編碼規(guī)則為0比特對應的相位為0或者π,1比特對應的相位為π/2或者3π/2,再將弱相干光脈沖發(fā)送至中間站進行干涉測量,干涉測量規(guī)則為當相位差為0或者π時,則會發(fā)生相干增強,檢測器D0亮起,當相位差為π/2或者3π/2時,則會發(fā)生相干減弱,檢測器D1亮起,最終將干涉結果公布生成密鑰,由于中間站的設定,光子無需穿越整個信道,從而有效增加通信距離,并且由于中間站只進行干涉測量和公布,即使中間站被攻擊,也無法破譯密鑰,因此具備測量設備無關(MDI)的優(yōu)勢,此外,相位編碼相比于偏振態(tài)更適合長距離傳輸。
然而,光纖中存在相位漂移、溫度變化、光纖長度變化等,且TF-QKD協(xié)議需要兩個光脈沖保持相干,導致干涉對比度下降,影響密鑰生成率。
本發(fā)明在TF-QKD協(xié)議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光纖中相位漂移、溫度變化、光纖長度變化等因素,通過第一預測模型(深度學習)結合第二預測模型(多項式方程)預測相位補償值,并利用誤差控制策略優(yōu)化補償決策,從而提高干涉對比度,減少誤碼率,提升密鑰生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