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在“2025中國信通院深度觀察報告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yè)與規(guī)劃研究所副所長張楨洞察分析了我國城市數字化轉型發(fā)展態(tài)勢、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成效,并對數字孿生賦能新時期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提出了路徑建議。
我國城市數字化轉型正處于全面變革提升期
隨著數字技術的迭代創(chuàng)新、數據要素制度的持續(xù)完善和數字中國建設進程的顯著加快,我國城市數字化轉型逐步形成全域覆蓋、縱深推進、系統構建的發(fā)展趨勢。
自2008年以來,我國城市數字化轉型經歷了從局部探索到集成應用,再到全面變革提升的三個關鍵階段。張楨指出:“當前我國城市數字化轉型正處于第三階段,即全面變革提升時期,該階段主要呈現出整體統籌共建、數據流通驅動等特點,城市數字化發(fā)展向數字技術賦能、數據要素貫通、適數化制度創(chuàng)新轉變。”
今年5月,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fā)《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fā)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提出“整體性重塑智慧城市技術架構、系統性變革城市管理流程、一體化推動產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發(fā)展要求,為城市未來發(fā)展擘畫藍圖。
數字孿生城市與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理念契合
據張楨介紹,“數字孿生城市”自2017年首次提出以來,在建設認知、產業(yè)生態(tài)、技術能力、應用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數字孿生城市具有精準映射、虛實交互、仿真推演、以虛控實、自我優(yōu)化等特點,被業(yè)界認為是“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高級版,其發(fā)展與以數據融通推進城市一體化建設和協同治理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理念十分契合。
例如,由多源異構數據按實體對象語義重構的數字孿生體為城市數據融通利用提供有效方法、為城市可信數據空間提供流通載體。全面融入感知、建模、AI、仿真等各類組件化能力的城市數字孿生底座為城市智能中樞迭代發(fā)展、生態(tài)共建、按需調用奠定能力基礎。數字空間中基于海量數據仿真推演的各類數字孿生系統,推動實現城市的態(tài)勢全面感知、趨勢智能研判、協同高效處置。
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有力賦能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
談及對數字孿生賦能新時期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建議和展望,張楨表示,結合當前數字孿生城市在全國各地的建設成效,與新時期國家部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任務來看。在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方面,數字孿生底座平臺可以夯實城市數字化共性基礎;數字孿生城市建設能夠帶動產業(yè)數字化與數字產業(yè)化,并通過數字孿生空間加速新型產城融合進程,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引擎;數字孿生的實時感知、仿真推演、虛實交互等核心能力可以全面助力城市實現精細化、智能化治理,為市民帶來沉浸式、智慧化體驗。在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方面,數字孿生能夠優(yōu)化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合理布局,促進城市新型基礎設施的高效利用;數字孿生體的流通利用能夠推動形成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在全過程優(yōu)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tài)方面,數字孿生能夠賦能城市一體化可視化運維體系,形成跨業(yè)務系統、多方協同的長效迭代模式,構建共優(yōu)、共創(chuàng)、共享的生態(tài)體系。
最后,張楨強調,“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是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數字孿生城市作為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高級形態(tài),已取得明顯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需要政產學研用各界共同探索,共同謀劃城市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