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24日消息(九九)為促進6G重點技術、重大工程和典型場景的系統布局和迭代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原創(chuàng)技術策源、能力要素聚集和產業(yè)生態(tài)培育,中國移動今日舉辦未來啟航·6G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圍繞6G未來發(fā)展方向,分享前沿技術觀點、研判機遇挑戰(zhàn)、發(fā)布創(chuàng)新成果。
在主題演講環(huán)節(jié),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表示,6G將是5G的增強與擴展,人機物充分互聯,業(yè)務的種類也更加多樣,業(yè)務應用需求推動網絡向智能化演進。
6G設計理念:智為底色、能力內生、按需服務
黃宇紅指出,6G需要助力智能時代的到來,Al將成為社會級服務,通過網絡與Al的雙向賦能實現智能的普惠泛在。
在通感算智方面,5G對通感算智要素的支持,是以外掛式設備的方式提供的,獨立煙囪式支持效率差,另一方面難以實現能力間協作,服務質量難保障,所以6G需內生支持通感算智多維能力協作與融合。
此外,5G網絡賦能千行百業(yè)時呈現更加差異化、碎片化、定制化等特點。5G與行業(yè)協議結合時,采用外掛支持,存在冗余度,導致實現復雜、成本高;6G需按需匹配千行百業(yè)的多樣性場景。
為此中國移動采用網絡平臺化和Al雙向賦能的6G設計思路:從以通為核心向以智為底色轉變,在網絡中內嵌Al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AI4Net和Net4AI;從外掛式設計向內生式設計轉變,能力距離終端更近,響應速度更高;從剛性堆疊向按需服務轉變,設計最小化的共享內核,按需服務,滿足差異化需求。
智簡網絡突破“不可能三角”
黃宇紅介紹,對于6G如何突破“不可能三角”,以既靈活又低成本的方式來滿足行業(yè)的需求,中國移動提出:以簡為約束,以智為手段,以智簡網絡打造開放基座、多元能力和開放范式。通過端到端服務化設計實現功能和資源的按需編排和組合,以輕量內核應對差異化需求,內在支撐通感算智能力的開放和協作,將6G打造成開放的基座,賦能千行百業(yè)。
在網絡方面,功能如何拆?要素如何組?性能如何保障?是按需服務面臨的核心挑戰(zhàn)。核心網服務化經驗表明服務化難度大:RAN經過數十年間以一體集成方式發(fā)展,功能強耦合、上下文強關聯,導致服務拆分更困難;同時對空口性能更為敏感,其優(yōu)劣直接影響空口時延、吞吐量等性能。
所以簡的網絡設計應該是一體化服務供給,基于業(yè)務模型設計“高內聚”、“松耦合”功能服務;突破傳統分層協議模型,設計并行化流程及并行化處理機制;同時提出服務化自動編排框架機制,實現網絡功能按需組合。
在智能化方面,Al賦能簡的網絡設計與運行,以智促簡。基于Agent設計多要素原子能力的自主拆分與智能編排;構建面向業(yè)務運行的Agent優(yōu)化調度能力,結合業(yè)務實時狀態(tài),動態(tài)調整多要素供給,確保業(yè)務SLA達成;基于強化學習范式實現Agent行為的持續(xù)反思優(yōu)化。
黃宇紅同時指出,AI賦能網絡需解決網絡性能與復雜度間的平衡和數據有效獲取等問題,以提升網絡運行、運維性能和效率;網絡賦能Al需解決多能力編排、最優(yōu)部署、電信級安全保障等問題,為網絡自身和第三方用戶提供泛在智能服務。
針對上述挑戰(zhàn),中國移動智的網設計遵循Al for Net和Net for Al兩個原則:一方面設計低開銷、低復雜度的Al方案,是AI可以實際應用于網絡的先行條件;同時解決高質量、實時數據獲取難題,是AI與網絡可以有效雙向賦能的前提;另一方面通過編排和調度通信、計算、數據和智能資源,構建多要素融合的6G網絡內生Al服務能力,為網絡自身和第三方用戶提供泛在普惠的智能服務。
黃宇紅強調,“智”的實現需要在網絡中引入計算、AI等全新功能,使得網絡架構愈加復雜;基于服務化設計,Al所需網絡功能可通過服務的形式引入、靈活按需部署,適應差異化AI場景需求。
黃宇紅表示,中國移動希望以開放的基礎底座打造模塊化、標準化的服務能力,聯合產業(yè)界多維開放多元眾創(chuàng),以按需組合的方式加速技術創(chuàng)新與網絡演進,助力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