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移動研究院撰寫的論文“Advancing Towards 6G: Challenges,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of-Intelligent-Things”被第九屆IEEE計算機與通信國際會議(ICCC 2023)錄用。論文深入分析了6G智能物聯網面臨的技術挑戰(zhàn)以及關鍵使能技術,展望了6G智能物聯網為虛擬現實、智慧太空、數字孿生以及智慧交通等場景帶來的變革影響,對于6G時代智能物聯網的發(fā)展及應用提供了參考。
6G智能物聯網的特性及關鍵使能技術
隨著6G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算法、新型計算架構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物聯網設備的算力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使得本地的數據處理、設備間智能協(xié)作成為可能,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與其他智能設備相比,物聯網設備更貼近用戶的生產生活,因此大量智能物聯網設備將收集海量的個性化用戶數據,這些數據通常規(guī)模受限、信息密度低、隱私程度強、傳輸及處理成本高,亟需高效的本地數據處理技術以避免數據傳輸導致的隱私泄露,同時需要靈活的架構及算法以實現設備間高效協(xié)作,并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
算力下沉助力6G智能物聯網實現安全、泛在、綠色、精細的服務
針對以上挑戰(zhàn),論文提出了6G智能物聯網智慧泛在、綠色計算、安全內生以及精細服務四個未來發(fā)展方向。一是協(xié)作學習、自監(jiān)督學習和強化學習技術可充分利用海量的無標簽物聯網數據,有效降低數據標記過程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時提升AI模型的可解釋性;二是模型壓縮、存算一體、類腦計算技術可通過硬件架構及算法設計方面的革新有效降低計算能耗,實現綠色可持續(xù)計算;三是隱私計算及知識數據雙驅動學習可通過知識抽取及編碼,有效防止用戶隱私泄露,為設備、機構間的有機協(xié)作奠定基礎;四是小樣本學習,持續(xù)學習和元學習技術可實現AI模型的低成本自適應更新,為不同用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
在應用方面,一是以模型壓縮、類腦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將在6G時代賦能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應用,提供實時的沉浸式增強體驗,豐富人-人和人-機交互形態(tài)。二是以基于憶阻器新型器件的存算一體為代表的技術,以其抗電磁特性,在6G時代可提升電磁干擾復雜環(huán)境下太空設備的智能化程度。三是以隱私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將在6G時代進一步推動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以泛在的算力支撐精細化、個性化的管理及服務。四是以協(xié)作學習、小樣本學習為代表的技術將在6G時代助力智慧交通實現跨越式發(fā)展,推動設備間的智能協(xié)作。
隨著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物聯網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中國移動研究院將持續(xù)對物聯網智能技術開展研究,助力6G智能物聯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